正在展览

杨伯都:黑鹰,白鹰

2025.11.13-2026.1.11
龙美术馆 西岸馆

艺术家 杨伯都
策展人 崔灿灿
2025年11月13日至2026年1月11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推出艺术家杨伯都最新个展“黑鹰,白鹰”,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合计呈现30余件绘画和装置作品。


展览空间从一道窄门开始,它像是黑鹰与白鹰,在不同房间里闪现、盘旋。在画作中,窄门有时是一道细长的亮光,有时是一个宽大的门廊,有时又藏在盒子里,等待着被窥视。

窄门通向杨伯都的生命旅程:从她在费城的家,到美术馆的宁静;从与父亲相伴的最后两年,到之后注视过的古老风景。这道门从具象逐渐抽象、从形式升华到精神、从牢笼变为救赎。

十年间,杨伯都的作品从写实而又丰富的展厅,转向对“空旷”本身的描述,以空间承载感知:层层墙面的阻隔,角落里细微的转折,直到空间被压缩成一条发光的直线,一道窄门。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从对建筑内部的描述,转向对外部世界的观看,“风景”脱颖而出——画作中古老的岩石、洞穴与峡湾,将观者引向一个更为辽远的时空。

杨伯都更喜欢夜晚的阴霾,而不是明亮的白天,世界远比眼前看到的更多。风景中的天空与海面,让观者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浪漫的梦境。然而,这些神秘而戏剧性的风景不过是故事的背景,黄昏的山石与海湾中,总是坐落着一个充满禅意的小小洞穴,它悬于半山之上,成为画的中心。在突变的风云中,洞穴阻绝了大自然的黑暗戏剧,如同黑鹰与白鹰的巢穴,为杨伯都提供了面对逝去与黑暗的勇气、力量与安宁。

潭水是展览中洞穴以外最重要的意象。在下沉的步道中,杨伯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幽深清冷的世界,它由一片不大的潭水、一座建筑般的岛屿,和四周数十件相似的画作组成。“移步换形”中,画作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现实与记忆更替,画面与倒影交织,远观与特写变焦,观者一次次从此时此地抽离,被投入如梦如幻的意识迷宫。

或许我们有一个更为诗意的解释,那是上一张画在下一张画中的“倒影”,它多了一层暗色的水纹,仿佛你在潭水中看到的自己。或是中间孤岛上环形的昼夜晨昏,那里没有方向,不分南北,只有朦胧而多变的光晕,“空游无所依”,你看不清它,却有种莫名的心安。

在杨伯都最喜欢的《指环王》里,有着一个魔界、神界与人界共存的世界,她的作品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时空:20世纪的费城美术馆,几千年前的高昌遗址,远比人类历史长久的丛林、山峦与海湾,它们共同创造了自然风景和生命旅程的奇异结合。

她对空间有着谜一般的热情,喜欢在展览中做建筑,也喜欢建筑的模型。因此,她的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她将绘画、展陈、空间、建筑视为一个整体。

展览以一个袖珍式的木盒结尾,呼应开篇的窄门。盒子每层有两三个暗格,并镶嵌着和展厅画作相似,但是比例缩小的壮阔风景,如同一个可以携带的微缩“展览”,或是只属于杨伯都的心房。

在这个起伏而又曲折的空间中,杨伯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关观看、记忆、找寻、逃离与重生的故事,空间在这里化作生命的境遇,以写意方式为我们传情:幽深的潭水,越深越有力量。就像《指环王》里两只巨鹰来临前的景象——“太阳燃作血色,在那兹古尔的羽翼下,死亡的阴影沉沉笼罩着大地。阿拉贡站在他的王旗下,沉默、严峻,像是陷入了沉思,回忆着悠久往事或遥远之物,但他双眼闪烁如星,夜色越深就越是明亮。”


撰文:崔灿灿
2025年10月25日


关于艺术家

杨伯都,1986年出生于天津,2008年获天津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12年获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她的创作始终围绕着精神层面的艺术景观展开。在以绘画为主线的实践中,艺术家持续关注并描绘了一系列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建筑空间,并将这些人造结构融入石窟、洞穴及丛林等自然意象之中,构建出了笔下这些抽象、空旷⽽⼜理想化色彩的空间叙事。

近年来,杨伯都进一步探索创造出真实的绘画场景,呈现出由光影与结构交织而成的“建筑瞬间”。她的作品诞生于这些充满神秘感的空间内部,游走于私人感受与公共场域、创造与凝视、观看与被观看的多重边界之间。


关于策展人

崔灿灿,策展人、写作者。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180多场,代表的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 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小城之春、断裂的一代、成都嘻哈、游牧在南方、成都双年展、东南亚艺术三年展、重庆影像双年展等,以及近100位艺术家的项目、个展与回顾展。
© 2025 龙美术馆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86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