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
2025.7.13-2025.11.2
龙美术馆 西岸馆
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
2025.7.13-2025.11.2
龙美术馆 西岸馆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现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发展的历史,欣赏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的风采,2025年7月13日至11月2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举办“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以个案研究为特点,反映新中国美术创作的源流与发展,以及这一段特殊时期内主题美术创作给予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创作的影响。
展览选取193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主题性创作150余件,有油画、中国画、版画、素描、雕塑、宣传画、年画等,其中绝大多数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将分三个板块展出:
第一板块“领袖与革命”,以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形象和事迹的创作为主,包括表现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革命历史的主题创作,以及以表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在保家卫国的历程中,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进而走向胜利的历史过程创作。
第二板块“延安精神”以版画为主,从20世纪30年代为开端,表现了自“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区版画创作在时代中的作为。《讲话》的指引和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新中国美术创作奠立了时代的方向,到了1949年之后,新中国的版画技法也向精致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第三板块“时代步伐”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主题创作特色,各种政治运动此起彼伏,随运动而开展的主题创作不仅反映了运动的内容,而且在高扬的主题中表现出了主题创作服务于时代的特色。改革开放的时代诉求则促进了主题绘画创作的历史变迁,主题的变奏与特殊的创作方法在传承中发展,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所带来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表现,改变了主题创作的单一化倾向,也表现了新时期主题创作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第一板块:领袖与革命
从延安以来到1949年之后,毛泽东的形象和事迹,包括与之关联的故居和纪念地,都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就图像而言,每个时代也有所不同,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反映出毛泽东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与社会氛围的不断变化。与之相关的是,不同画种之间也有所不同,既关系到运用,又关系到画种之间艺术特点的差异。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无数的画家投入到毛泽东题材的美术创作之中,更多的基层画家则用复制的方法将领袖的图像覆盖到城镇和乡村的公共空间之中,于是有了毛泽东题材的美术作品的超常普及。本板块以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形象和事迹的创作为主,包括表现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革命历史的主题创作,从南昌起义、向井冈山进军、红军过夹金山、长征路上,到胜利渡长江等,表现了领袖的伟大与革命的艰辛。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现这一时段中的毛泽东题材的美术创作也在不断挖掘主题中的独特内容,并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发展来呈现各个时期的不同创作的特点。
本板块同时呈现了表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抗击外来侵略和夺取政权的革命历程主题创作,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进而走向胜利,每一次战役,每一个阶段,都在革命历史主题的创作之内,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题材的主题创作,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开始了与博物馆展陈相关的多次大规模的组织创作。在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既有重要的战役和决定成败的指挥,又有典型的事件和具体的人物,还有相关的一些特别的内容。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或展现宏大的场景和内在的人物关系,或以不同的形式语言表现历史题材创作的时代特色。而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突出主题形象为主的特色往往都表现出与主题的紧密关系。作为一种历史的图像,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表现了人民军队中官兵的英雄形象,也反映了战争中的人民和军人对和平的渴望。
第二板块:延安精神
本版块所展出的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为开端,表现了鲁迅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前后,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版画创作在时代中的作为。1929年,鲁迅与柔石等以“朝花社”的名义出版了《艺苑朝华》丛刊。后来,鲁迅在《新俄画选》小引中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到1931年夏,上海有了中国最早的木刻讲习会。从此,木刻在中国方兴未艾,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20世纪的版画发展,经历了鲁迅倡导期和延安发展期,以木刻为代表的版画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讲话》的指引和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指明了时代的方向,而版画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开始了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历程。1949年之后,版画面对新中国的实际需求而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型,社会功能的变化也带来了审美上的不同,版画技法也向精致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宏大叙事到情趣小调,新时代、新生活在版画的表现中呈现了新的风采。这一时期中的很多版画家出于对鲁迅的敬仰,还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鲁迅形象和事迹的作品。而在其它题材的创作方面也是百花齐放,呈现了版画在新中国的新发展。
第三板块:时代步伐
1949年以来,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美术创作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题材,其中有许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之中有着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农民对于机械化生产的期盼,而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创作,也让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与工业相关的各类生产,规模扩大,从无到有,以及城市建设等,也以一种新风新貌而表现出新中国的巨大变化。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新中国的时代特色,尤其是在时代新风的表现方面。
这一时期的美术家积极深入生活,多方面挖掘了时代生活中的丰富内容,从宏观到细节,从重大事件到生活和家庭,党政军民学,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都显现了新中国不同于过去的方方面面。而从城市到山区、从工矿到农村的不同题材中,也反映了新中国主题创作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因为50年代以来各种政治运动的此起彼伏,主题创作中也有许多表现相关政治运动的内容,不仅表现出了主题创作服务于时代的特色,也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写照。改革开放之后,主题美术创作既有在传承中的发展,又有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所带来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表现,展现了新时期主题创作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代风采。